2015年3月18日 星期三

人類學、視覺性與電影:關於巴贊



20150319 林開世 〈人類學、視覺性與電影〉

對於安東尼巴贊:


  • 小津安二郎就是巴贊所發掘的。
  • 談電影的寫實主義大多會從巴贊的文章出發。
  • 巴贊的東西在很長一段時間變成大家的出氣筒、批評的對象。最近十五、二十年有人開始重新認真看巴贊的分析,就發現巴贊的寫實主義沒有那樣的簡單。
  • 巴贊在《攝影影像的本體論》賦予電影和攝影本體論的特殊地位,但這篇也常是別人批評的對象。文章--攝影和繪畫的本體位置差別:藝術的歷史和心理史無法分開,藝術發展的歷史當中有一層是原始動機的心理,是希望透過藝術模仿現實,另外一個是美學、心靈層次的要求,這兩個層次是不一樣的。攝影誕生的時候,把繪畫(尤其是從透視法出現之後)心理和美感的矛盾解決了,從造型藝術解放出來。攝影的出現是藝術史上最重要的事情。
  • 十六世紀之前,繪畫是表現神聖、心靈的層面(比如教堂的藝術),對於現實的要求並沒有那麼高。在透視法出現之後,要求接近真實的幻象和美感結合在一起,形成西方藝術的高峰(文藝復興),真還代表道德理想的境界。對於真實的追求,同時也在捕捉對道德和美感追求的高峰。但是到了攝影技術出現,這個矛盾就被打破了,因為繪畫不管在怎麼畫,都無法快速、機械性的捕捉真實。--論點這樣出來。攝影和繪畫本體論上不同。
  • 攝影和電影在本體論上是相似的,因為都具有高度的客觀性,但是電影比攝影更進一步,因為把移動和時間都加進去,比攝影更加接近客觀現實。在這個地方賦予了電影自己的語言。這是第一篇非常清楚把電影本體論上的位置定義出來。
  • 而巴贊的說法可能遭受到什麼批評、又論點又有什麼問題?(maybe可以看看班雅明的東西?)最簡單的批評:有個可以追尋的真實,但是真實是被建構的--天真的寫實主義;但巴贊並非這樣說的,他知道再製的是幻象而非真實(不要把巴贊想得太簡單)。攝影只能抓到某個角度、某個意象,但是電影可以抓到平常沒有看到、注意到的、整理過的真實面(這才是巴贊的寫實主義),有接近真實的效用。並非說現實可以透過電影掌握。電影有高度客觀性,但是電影不是客觀的。--描述真實而不是創造,把大自然未被理解、掌握到的影像再現出來。
  • 伊朗的新寫實電影為何可以把小孩處理得很好,不可思議,反過來看台灣就...
  • 《完整電影》的神話:給予電影極重要的位置(討論、拍攝電影的快樂、意義、重要性),對於愛好電影的人來說這一篇是經典宣言。
  • 新寫實主義:除了是寫實風格上重要的派別,也反映戰後那段時間,歐陸的知識分子如何面對過去非常重要的一個宣言。那也因為這樣,可以看到,全世界在專制體制下找出空間拍電影的人,相當程度都繼承新寫實主義的精神。換句話說,集體主義的道德、對現實的批評、對於真實的尊重,這都構成想要與壓迫體制對抗的電影的手段。(各種崛起的新潮,往往出發點就是新寫實主義)
  • 同時新寫實主義也標誌出重要的美學標準,在後來的民族誌電影、紀錄片都有應用。
  • 在《單車失竊記》,巴贊如何看待這部電影?他說,這部片是新寫實主義最登峰的作品,但同時也做了很多細緻的描述,相當程度上告訴你說,這部電影成功的地方就是它很自然,且無法在其他電影裡被複製。這個電影之所以好,導演對這個電影的安排,是循著完全不故意的路線,很自然的被放在一起。(非常重要的部分)但如果真的按照一些新寫實主義的教條走,那電影就失敗,不覺得巴贊很奇怪嗎?但這也是巴贊厲害的地方。我們真的要講寫實的時候,把那一些寫實的形式標準奉為圭臬時,其實就違背了新寫實主義的精神了,這也是新寫實主義的矛盾。在新寫實主義之中,有個很長的辯論,就是「何謂現實」?(自然主義和寫實主義有什麼不同?)
  • 對巴贊來說,新寫實主義那麼重要,是因為抓到那個時期很重要的精神(戰後),因為在那個情境之下,不管是在道德還是經濟層面下,最好的一種抓到人和環境之間的關係,但是那種方式做到最好的就只是單車失竊記。但當人們的時代、經濟環境、情境、美學要求、關係改變,還能拍出單車失竊記嗎?難道還要繼續咬緊那些教條嗎?所以巴贊的意義非常清楚,寫實的意思就是如何抓到人和周圍世界的關係,至於用什麼手法,是依你想要在什麼社會、政治、道德上的位置,這樣才能把電影和你的真實真正結合在一起。
  • 下禮拜看費里尼的目的:費里尼暴露新寫實主義的限制、可能往哪裡走--非常有趣而重要的發展,而這些問題會不斷出現在電影派別上的討論,我們希望定義某個新潮大致上的風格、拍出哪些電影。相當程度上面來說,這樣的一個關係,從新寫實到費里尼,這個發展在下來的電影史上不斷的辯證和對話。所以很有趣的一個問題,「風格」是創作上的一個很重要的東西,但是創作並非是要服從一個風格,但是沒有風格的概念,你很難做出好的作品出來,可是如果你被你的風格所綁住,那你也很難拍出好的電影。基本上你的每一部作品都是和你過去所服膺的風格做對話,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了解這些東西的基本原則。
  • 《單車失竊記》如果沒有那個小孩,那麼就很難成為一部好電影。但單車失竊記並非因為服膺了新寫實主義而成為新寫實主義成功代表之作。而是他做出更多東西。
  • 如果你不斷重複他人的論證,那就沒有意義,你就必須有個概念,跟原有的東西(Style)對話、使用。
  • 且巴贊的文字非常清楚、不會用到深奧的哲學用語,而使他的影評重要的原因。
  • 影評和電影有個很重要的特徵,所有評論人和電影創作者,兩者之間通常有很緊密的關係。很多電影製作的人都是寫影評出生。但很有趣的是,小說家和小說評論家是兩批不一樣的人,但電影時常是重疊的。影評會影響電影,很多電影也是在影評的影響下拍攝出來的,有理論支持在後面。理論和實際關係非常密切。喜歡看電影、拍電影的人,應該要多看影評。但又好像最成功的導演又是那些不理影評的人哈哈,比如小津安二郎。新潮和別人不一樣的是,有高度的文學性,小布爾喬亞的品味(比如楚浮),你看看荷索,哪裡有文學性?每一個派別和文學的關係都不太一樣。
  • 我們討論電影,是因為認為電影有其重要性,並不只是娛樂。所以我們需要把想法、目的提出來,發展出自己覺得電影應該要怎麼樣(對電影的要求)。
  • 自己在做電影想要達到什麼效果?不該只是滿足於巴贊的想法,還有很多可能性存在。
  • 延伸:是什麼讓我們順著制度繼續活命?(尼采的發想、發瘋,馬克思的提問)因為每一天機械性的勞力生活,那個東西才是你乖乖服從資本主義的關鍵,所以你也不會抵抗。












1 則留言:

  1. 你好,找資料找到你的筆記,請問第三點的資料可以從哪邊找?謝謝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