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10日 星期六

研究報告與寫作(2014)

2014.2.25
研究報告與寫作(
童元昭
第二堂課

「問題在哪裡?」

為什麼要去研究?首先,因為有解謎的樂趣。但有謎去解,還有有興趣去解。再來就是擁有弄清條理的方法,也就是解決的能力。藉由研究來了解知識和提問方式的關聯。知識是有其生產過程,所以要能了解知識生產的脈絡,並具有理解別人研究成果的能力。

在研究之中,有共通的研究語言(寫作格式),我們都受規範的影響,但這有好有不好,一方面因為規範而容易檢驗,另一方面卻是受此形態的表達方法所限制。但這樣的規範其實也是使讀者迅速進入自己所要展現的研究之中,透過導言的方式來與讀者快速接觸和交流。而我想說,規範是能夠對話、累積、打破的。沒有規範,一切浮浮的,那才是困難。

身為研究者,我們要做的是一個好的讀者,一個好的發表者,而非一個憑著自身好惡評斷的人。生活中充滿各式各樣的意見,但我們需要支持的基底,而研究給予我們基底,因此研究是要使人信賴的。


所有的研究都應該公開供人參考,不怕來檢驗。而因為這樣的公開而能夠給予人意見,給予客觀上能參考的條件。而產生這樣值得信賴的研究,重要的是經過合適程序的審查,並且有建設性的批評與對話。

建設性的批評是什麼?這是讀者(審查者)的義務和責任,目的是為了幫助作者改善、並且達到他想要做的事情。我們做為讀者,並非是要額外亂加東西,而是依據著他所寫的內容能不能成立、處理的問題等等而批評的。

我們做研究不是自嗨的。

我們要去回應前人的研究,也就是做文獻回顧,並且試圖超越前人研究上的困擾。還有,在選擇研究題目時,題目是要有重要性,也就是「這個題目還有點意思」。

做研究是要小題大作的,在適當的範圍內紮實的寫出你的研究。
而在做研究時,很重要的就是考量到這個研究究竟是寫給誰看?要投稿到哪裡去?所以你必須做功課,知道哪些人在做這個議題,試圖找出你潛在的讀者群。而另外,承上面所言,你得問說「為什麼這個題目需要去做,有什麼重要性」,釐清自己,並且也引起有興趣的讀者。在面對研究時,最傷人的就是「SO WHAT? WHO CARES?」你必須找到你的讀者。

而做研究,並非只是提供新資料、找到新材料。經驗本身就有價值,將之概念化後與以理論的深度。我們必須問自己我們了解了什麼?必須找出面向,不能單只是資料。


2014.3.4
第三堂課

一、讓你困惑的問題是什麼?你要解決什麼問題?

課程上介紹的是一套規範,這些作為我們思考的工具,使我們有規矩可行幫助我們進入狀況。但也可以自己發展出研究方法,但是這很辛苦。不要被這套工具限制,應該要為你所用。

有什麼問題是你想解決的,就做研究徹底解決。可以從學科找題目,或者從生活概念化一個題目,有這兩個方向。知識的時空超越性:

「記住:你們在學校中所得來的那些了不得的東西是世世代代所積起來的工作,是世界上每一個國家經過熱心的努力和無窮的勞苦產生出來的。現在這些督興放在你們手中,成為你們的遺產了。你們要好好接受這份遺產,要懂得去珍惜他們,並且要增加他們。有一天你們可以忠實地把他們交給我們的孩子。我們共同創造出永恆的東西,這便是我們這些會死亡的個人所以成就不朽的唯一方式。」

生命有限,人有很多煩惱,但下一步呢?

這個留名的表面下你必須做出意義,學術的壽命很短的(淘汰的很快)。你的著作必須要有價值,講的是根本的東西。做研究與提問。似是而非的東西是需要一套方法釐清,需要一套好的辦法。參考別人值得信賴且公開流通的研究成果,且避免受限於當下。

「你在解決什麼問題?你是在對誰說話?你對於人類學的貢獻是什麼?」

我們的寫作不是獨白,我們是在和同時代和前代人對話。而讀者要什麼?你覺得讀者在期待什麼?你的東西很有趣,然後呢?你的研究是解決什麼樣的問題?純概念的問題我們怎麼去了解他?你的研究是否能讓讀者更深刻了解?你的研究意義在哪裡(research significance)?你的研究的重要性就是連接讀者和學術圈的關係(角度和對話)。你必須知道你在跟哪個團體對話,你和這個學術領域範圍有什麼重要貢獻,為什麼不可忽略?從不同角度做,所凸顯的重要性就不會是相同。

「研究的挑戰和不安」

所以要做自己有興趣的。
單純的找資料、交代資料是不夠的,資料是要拿來回答問題的。
你處理不處理的了這個題目?所以在你這個階段,你能不能找外文資料?你熟不熟悉該國的學術搜尋模式?如果你不習慣,那麼你的題目就對你不合適。

「找出可行的題目」

找出題目/主題。但範圍通常太大/太小,需要再增加條件,或者角度。要變成你處理的了的一個報告。如果範圍太大太小,就會有適用性的問題。而增加的條件是否有意義存在?如果不是重點就排除,是重點就集中。

「如何從主題發展成問題?」

簡單的問題如:6W--Who, what, when, where, how, why
(你的問題是否有問到HOW和WHY)
問問題也要知道如何破題。

「如何從主題發展成問題-2」
Composition: 找出題目的更小組成部分,部分之間的關係,是否是構成更大體系的一部份?
History: 主體是否隨時間變化
Categorizatio:歸類於那裡?
Values:價值在哪裡?

「眾題目中擇一」
選擇值得深究的問題,能否回答:那又怎麼樣。不要查資料就能回答的問題。
我在正在研究...(題目)
我想要找出...(問題)
幫助讀者了解...(意義)
帶入讀者,也就是正視學術社群的存在,並與他對話(不是說是自己有興趣所以想學)
但未必每一個研究都是這麼開始(如果有一個題目你愛死了,那就做吧)
學科內的未解公案來練劍(這很賴皮)

「你提出你感興趣的題目嗎?你掌握的了嗎?」
會不會使讀者等待你的題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