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5日 星期三

風景畫

20160615

貝里尼是在教廷需要信徒回來的需求下,重獲教宗Innocent的讚賞。他知曉教宗與教廷需要美麗的大型藝術品來使教徒受感動、了解天主教的好,因為當時候新教的勢力非常大。但當時天主教廷並不是不知道他們的強項是什麼,就是藝術文化。比如貝里尼做的噴泉,即使不識字的人也可以被強烈吸引。而貝里尼是如何打開人們的藝術直覺呢?
貝里尼用磐石的基座,撐起方尖碑(piazza san pietro),基督教是比埃及文化還久遠。


四河噴泉

那為什麼當時連教宗對埃及文化感興趣?對於象形文字感興趣。那他們為什麼對這些文字感興趣?因為這些文字看起來像是密碼,那是紀載宗教不可知的神祕的文字。這就是為什麼埃及文化會跟當時候新柏拉圖主義有關,是因為後者也有點神祕主義色彩。但是這樣的狂熱,並沒有有助於對埃及文化的了解。除外,象形文字翻譯也是錯的,事實上古埃及的文字也包含表音文字(可以看到中國如此努力要與把埃及和自己的文化靠攏)。

西方開始對埃及、中國的研究,是從Athansius Kircher出發,而這很麻煩,因為這是從天主教出來的,對世界上其他文化解釋的架構。(後來該研究者的研究被證實是荒唐、不符事實)

但為什麼我們要來了解四河噴泉?你能講出比較完整的脈絡嗎(HOW & WHY)?
當時候為什麼教廷需要這個噴泉?因為他想盡辦法要大家認同,所以這是非常教廷本位的。但是對於世界的新的局勢,思考點在於能提供一套說得通的系統,使信徒接受。這是一套很刻意操作的詮釋系統,因此是擷取所需要的角度,加以雕塑。
Kircher甚至影響了耶穌會航行到遠方實紀錄的基礎,我們必須aware自己所知的,並沒有比他們進步許多。

我們應該要跳出以自己為本位,以為可以解釋世界的歷史觀思考方式(這是霸權者的歷史觀),我有主體性和把自己看做世界中心是兩回事。走到二十一世紀,作為一個小國,我們更加要aware。很多事物在被簡化的版本裡,被犧牲掉。我們今天會更在乎的是,如何更真實、多元的,以事情原來的樣貌,理解各種歷史。要注意,這套以自我為本位的架構、歷史詮釋,不只是西方,甚至在中國也有的。那在十七世紀的世界裡,為什麼羅馬要說話那麼大聲?因為那時候羅馬是在存亡之秋。大家要反向過來去看。跟我們這堂課結合在一起,是貝里尼如何把洪荒時代的想像,帶進理性規畫的忽視裡,有興趣可以深究,這樣的一種蠻荒的、大自然的意象,除了聖經隱喻的意涵之外,在當時他們對於洪荒世界、原始世界的了解有沒有一些關聯。我們要去想像,哥倫布帶回來的大量美洲報告,包含了很多原始的事物。城市文明原本是對立於未被馴服的大自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