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八相關史料、訪談、回憶錄、研究
[1947-1949]
[1950-1959]
[1960-1969]
- 葛智超,《被出賣的台灣》(台北:前衛,2003)(1965年出版,1974年已有中譯本流通)
[1970-1979]
[1980-1989]
- 林雙不,《二二八臺灣小說選》(台北:自立晚報,1989)
- 張炎憲編、李筱峰編,《二二八事件回憶錄》(臺北:稻鄉出版社,1989)
[1990-1994]
- 柯芬遠,〈事變十日記〉,收錄於翁樁生、周茂林、朱文宇主編,《衝越驚濤的年代》(台北:台灣新生報出版部,1990)
- 王建生、陳婉真、陳湧泉,《一九四七臺灣二二八革命》(台北:前衛,1990)
- 張炎憲、李筱峰編,《二二八事件回憶集》(台北:稻鄉,1990)
- 鄧孔昭編,《二二八事件資料集》(臺北:稻鄉出版社,1991)
- 蔣渭川、蔣梨雲編、蔣碧雲編、蔣玉雲編、蔣滿雲編、蔣節雲編、蔣松平編,《2.28 事變始末記:蔣渭川遺稿》(臺北:自刊本,1991)
- 柯喬治(George Kerr)著,陳榮成譯,《被出賣的台灣》(台北:前衛出版社,1991)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二二八事件資料選輯(一)、(二)》(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2)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二二八事件資料選輯(三)、(四)》(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3)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二二八事件資料選輯(五)、(六)》(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7)
- 行政院研究二二八事件小組編,《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臺北:行政院研究二二八事件小組,1992)
- 陳興唐編、戚如高編、馬振犢編、黃仁元審校,《臺灣「二‧二八」事件檔案史料》(臺北:人間出版社,1992)
- 張文義採訪記錄、沈秀華採訪記錄(1992)。噶瑪蘭二二八:宜蘭 228 口述歷史。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 張炎憲、胡慧玲、高淑媛訪問記錄,《悲情車站二二八》(台北:自立晚報,1993)
- 戴國煇,葉芸芸,《愛憎二二八》(台北:遠流,1993)
- 賴澤涵,《悲劇性的開端:臺灣二二八事變》(台北:時報,1993)
- 鄭梓,《戰後台灣議會運動史之研究:本土精英與議會政治(1946-1951)》(台中:作者自印,1993)
- 《口述歷史第四期:二二八事件專號》(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3)
- 賴澤涵編,《臺灣光復初期歷史》(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1993)
- 張炎憲等,《嘉義北回二二八》(台北:自立晚報,1994)
- 賴澤涵訪問、許雪姬訪問、蔡說麗記錄(1994)。彭孟緝先生訪問紀錄。口述歷史,5,323-357
- 賴澤涵主編(行政院二二八事件研究小組),《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台北:時報,1994)
- 張炎憲、胡慧玲、高淑媛訪問記錄,《基隆雨港二二八》(台北:自立,1994)
- 鄭梓,《戰後台灣的接收與重建:台灣現代史研究論集》(台北:新化圖書公司,1994)
- 張炎憲、王逸石、高淑媛、王昭文訪問記錄,《嘉義北回二二八》(台北 :自立晚報,1994)
- 魏永竹等,《二二八事件文獻補錄》(台北:國史館台灣文獻館,1994)(內有當年警備總部副參謀范誦堯口述)
[1995-1999]
- 陳明通主持,《派系政治與陳儀治台論》(台北:行政院國科會科資中心,1995)
- 許雪姬等,《高雄市二二八相關人物訪問記錄(上)》(台北:中研院近史所,1995)
- 陳翠蓮,《派系鬥爭與權謀政治──二二八悲劇的另一面》(台北:時報,1995)
- 魏永竹,《二二八事件文獻續錄》(台北:台灣省文獻會,1995)
- 葉明勳,《感懷集》(臺北市:躍昇文化出版,1995)
- 張炎憲等,《嘉雲平野二二八》,吳三連史料基金會,1995
- 張炎憲、胡慧玲、黎中光,《台北南港二二八》(台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1995)
- 張炎憲、王逸石、高淑媛、王昭文訪問記錄,《嘉義驛前二二八》(台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1995)
- 張炎憲、王逸石、高淑媛、王昭文訪問記錄,《諸羅山城二二八》(台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1995)
- 張炎憲、王逸石、高淑媛、王昭文訪問記錄,《嘉雲平野二二八》(台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1995)
- 張炎憲、胡慧玲、黎澄貴訪問記錄,《淡水河域二二八》(台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1996)
- 張炎憲、胡慧玲、黎澄貴訪問記錄,《台北都會二二八》(台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1996)
- 陳芳明,《蔣渭川和他的時代》(台北:前衛,1996 )
- 彭蔭剛,《陸軍一級上將彭孟緝將軍生平》(台北:作者出版,1997)
- 李敏勇,《傷口的花──二二八詩集》(台北:玉山社,1997)
- 張炎憲、陳美蓉、楊雅慧編,《二二八事件研究論文集》(台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1998)
- 陳銘城、鄭純宜,《台灣民權運動回顧》(臺北市:二二八紀念館,1999)
[2000-2004]
-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編,《二二八事件檔案導引》(台北:編者印行,2001)
- 凃淑君,《南瀛二二八誌》(台南:台南縣文化局,2001)
- 簡笙簧編、侯坤宏編、許進發編,《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一):立法院、國家安全局檔案》(臺北:國史館,2002)[24冊)
- 張炎憲、許明薰、楊雅慧、陳鳳華訪問記錄,《新竹風城二二八》(新竹:新竹市文化局,2002)
- 橫地剛著、陸平舟譯,《南天之虹:把二二八事件刻在版畫上的人》(台北:人間,2002)
- 張炎憲等編,《二二八檔案彙編》,國史館,2002起
- 黃金島著,潘彥蓉、周維朋整理,《二二八戰士黃金島的一生》(台北:前衛,2004)
- 陳香君,《藝術檔案 社會閱讀:藝術與社會的深層對話》(台北:典藏藝術家庭,2004)
- 監察院人權保障委員會編(2004)。二二八事件受難者家屬陳訴案調查報告。臺北:監察院
[2005-2009]
- 陳翠蓮(2006)。解讀許德輝《臺灣二二八事件反間工作報告書》。臺灣史料研究,27,132-147
- 李祖基,《二二八事件報刊資料彙編》(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7)
- 黃彰健,《二二八事件真相考證稿》(台北:聯經,2007)2017再版
- 黃惠君撰述、財團法人新臺灣硏究文教基金會編輯企畫,《臺灣之愛:1947二二八-1987解嚴》(台北市:文建會,2007)
- 張炎憲主編,《二二八事件辭典》(台北縣新店市:國史館,2008)
- 陳翠蓮(2008)。臺灣人的抵抗與認同:一九二〇~一九五〇。臺北:財團法人曹永和文教基金會
- 許雪姬編,《二二八事件60周年紀念論文集》(台北:臺北市政府文化局,2008)
- Hsu, Nancy Fleming、蔡丁貴譯,《狗去豬來:二二八前夕美國情報檔案解密》(臺北:前衛,2009)
- 林元輝編註,《二二八事件臺灣本地新聞史料彙編》(臺北: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2009)
[2010-2017]
- 張炎憲、曾秋美採訪,《花蓮鳳林二二八》(台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2010)
- 侯坤宏,《研究二二八》(台北市:博揚文化,2011)
- 陳翠蓮,《二二八事件與青年學生》(台北:台北市政府文化局,2012)
- 習賢德,《警察與二、二八事件》(台北:時英,2012)
- 林正慧,〈二二八事件中的保密局〉,《臺灣史研究》第21卷3期,(台北:中央研究所台灣史研究所,2014)
- 陳香君著,周靈芝等譯,《紀念之外:二二八事件.創傷與性別差異的美學》(台北:典藏藝術家庭,2014)
- 楊護源,《光復與佔領:國民政府對臺灣的軍事接收》(台北:獨立作家,2016)
- 陳翠連,《重構二二八:戰後美中體制、中國模式與臺灣》(台北,衛城,2017)
- 陳儀深,《天猶未光:二二八事件的真相、紀念與究責》(台北:前衛,2017)
- 許雪姬編,《保密局台灣站二二八史料彙編(一)》(台北:中研院,2015)
- 許雪姬編,《保密局台灣站二二八史料彙編(二)》(台北:中研院,2016)
- 許雪姬編,《保密局台灣站二二八史料彙編(三)》(台北:中研院,2016)
- 許雪姬編,《保密局台灣站二二八史料彙編(四)》(台北:中研院,2017)
- 許雪姬編,《保密局台灣站二二八史料彙編(五)》(台北:中研院,2017)
- 黃惠君,《激越與死滅:二二八世代民主路》(台北:遠足,2017)
清朝、日治時期相關史料、研究
- 張正昌,《林獻堂與台灣民族運動》(臺北:益群,1981)
- 葉榮鐘,《日據下臺灣政治社會運動史(上)(下)》(臺北:晨星,2000)
- 王乃信等,《台灣社會運動史Ⅰ文化運動(1913-1936)》(臺北:創造,1989)
- 王乃信等,《台灣社會運動史II政治運動(1913-1936)》(臺北:創造,1989)
- 王乃信等,《台灣社會運動史ⅠII共產運動(1913-1936)》(臺北:創造,1989)
- 王乃信等,《台灣社會運動史ⅠV無政府運動(1913-1936)》(臺北:創造,1989)
- 王乃信等,《台灣社會運動史V勞工運動、右翼運動(1913-1936)》(臺北:創造,1989)/(臺北:海峽學術出版,2006)
- 《呂赫若日記(二冊)》(台南:國立台灣文學館籌備處,2004)
- 《簡吉獄中日記》(台北:中央研究院,2005?)
- 《吳新榮日記(1933-1967)1-11》(2007?)-了解南部地區
- 《黃旺成日記(1912-1973)1-17》(台北:中研院,2004?)-了解新竹地區
- (林獻堂)《灌園先生日記(1927-1949)1-24》(台北:中研院,2000?)-了解中部地區
- 《楊水心女士日記(1928、1930、1934、1942)》(台北:中研院,2015?)
- (張麗俊)《水竹居主人日記(1906-1937)》(台北:中研院,2000?)
- 盧修一,《日據時代台灣共產黨史》(台北:前衛,1989)
- 黃煌雄《蔣渭水傳:台灣的先知先覺者》(臺北市:前衛,1992)
- 許雪姬訪問/曾金蘭記錄,1995,《藍敏先生訪問紀錄》,臺北市: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 張炎憲編,《台灣漢人移民史研究書目》(台北: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田野研究室,1989)
- 張炎憲、李季樺、王靜霏編,《台灣史關係文獻書目(1984-1988) 》(台北:台灣風物雜誌社,1989)
- 張炎憲、王世慶、李季樺編,《台灣平埔族文獻資料選集》(台北: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田野研究室,1993)
- 張炎憲、陳美蓉、黎中光編,《台灣史與台灣史料(二)》(台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1995)
- 張炎憲、陳美蓉、黎中光編,《台灣近百年史論文集》(台北: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1996)
- 楊基銓,1996,《楊基銓回憶錄(臺灣版)》,臺北市:前衛
- 陳芳明編,《蔣渭川和他的時代》(臺北市:前衛,1996)
- 簡炯仁,《台灣共產主義運動史》(台北市:前衛,1997)
- 杜聰明,《台灣首位醫學博士杜聰明回憶錄(上、下)》(台北縣板橋市:龍文,2001)
- 葉榮鐘,《葉榮鐘日記(上、下)》(台中市:晨星,2002)
- 張君豪,《簡吉與台灣農民組合運動:漫漫牛車路紀念特展專輯》(臺北市:臺北市文化局,2004)
- 曾邱美尤美琪訪問整理、杜淑純口述,《杜聰明與我—杜淑純女士訪談錄》(台北縣新店市:國史館,2005)
- 林政佑,《日治時期臺灣監獄制度與實踐》(新北市:國史館,2014)
戒嚴、解嚴相關史料、訪談、回憶錄、研究
[1949-1959]
[1960-1969]
- 史明,《台灣人四百年史》(1962)(日文版)-禁書
[1970-1979]
- 林義雄、姚嘉文,《古坑夜談 : 雨傘下的選舉》(臺北:林義雄、姚嘉文,1978)-禁書
- 呂秀蓮,《臺灣的過去與未來》(台北市:拓荒者,1979)
- 《美麗島雜誌》(臺北市:美麗島雜誌,1979)
[1980-1989]
- 王燈岸,《磺溪一老人》(臺北:王燈岸,1980)
- 台灣人權協會編,《高雄事件專輯》(Leucadia,CA,USA:台灣人權協會,1981)
- 蔡崇憲,《望春風:台灣民主運動人物奮鬥史》(台北縣,蔡崇憲,1981)
- 江南,《蔣經國傳》(LA:美國論壇報社,1983)/(臺北:李敖出版社,1988年)-江南1984年死亡。
- 台灣人權雜誌2-12(台北市:台灣人權促進會,1985-1991)
- 鄭南榕,《自由時代》系列周刊(臺北:鄭南榕,1984-1989)http://www.nylon.org.tw/main/images/101.pdf
- 劉峰松,《台灣的黑暗時代》(臺北:劉峰松,1986)
- 風雲論壇社編委會編,《透視黨外組黨》(台北:風雲論壇社,1986)
- 風雲論壇編輯委員會編,《透視黨外勢力》(台北:風雲論壇社,1987)
- 李筱峰,《台灣民主運動40年》(臺北:自立晚報,1987)
- 連溫卿,張炎憲、翁佳音編,《臺灣政治運動史》(台北縣:稻鄉,1988)
- 李敖,《鄭南榕研究》(臺北:李敖出版社,1989)
- 馬振犢,《蔣介石與希特勒─民國時期的中德關係》(臺北:東大圖書,1988)/(臺北,三民,1998)
- 郭惠娜、林衡哲編,《郭雨新紀念文集》(臺北:前衛,1988)
- 高信疆、楊青矗編,《走上街頭:一九八七台灣民運批判》(高雄:敦理出版社,1988)
- 劉重義,《風起雲湧:海外台灣獨立建國運動》(臺北:自由時代,1988)
- 台灣人權促進會,《台灣人權報告》(1989-NOW)
- 張俊宏主編,《到執政之路 : 「地方包圍中央」的理論與實際》(臺北市:南方叢書出版,1989)
[1990-1999]
- 紀欣,《女人與政治:九○年代婦女參政運動》(臺北市:女書出版,2000)
- 林美挪,《憤怒的野百合:三一六中正堂學生靜坐抗議記實》(台北:前衛出版社,1990)
- 黃順興,《走不完的路:黃順興自述》(臺北市:自立晚報,1990)
- 徐正光、宋文里合編,《台灣新興社會運動》(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90)
- 張炎憲、李曉峰、莊永明等編,《臺灣近代名人誌》(台北:自立晚報,1990)
- 宋英等著,《傅正先生紀念集》(台北:桂冠,1991)
- 《台灣之愛:播種與收割-鄭南榕逝世三週年紀念集》(臺北市:鄭南榕紀念基金會,1992)
- 陳銘城,《海外台獨運動四十年》(臺北市:自立晚報,1992)
- 朱養民,《七論反對黨:台灣首次反國民黨專政的人民組黨運動》(臺北市:前衛,1992)
- 宋隆泉,《見證:台灣街頭運動影像錄》(台北市:將集團大將宣傳企工作室,1992)
- 陳世宏主編,《歷史的凝結:1977-79台灣民主運動影像史》(台北:時報文化,1999)
- 張富忠、邱萬興編,《綠色年代──臺灣民主運動25年》上下 2005 印刻(台北:綠色旅行文教基金會,2005?)
- 陳世宏編,《衝撞與凝聚:綠色小組口述訪談集》(台北:遠景,2016)
- 江慕雲,《為台灣說話》(臺北縣板橋市 : 稻鄉,1992)
- 彭懷恩,《臺灣政治變遷四十年》(台北:自立晚報社,1992)
- 陳菊,《黑牢嫁粧:一個台灣女子的愛與戰鬥》(臺北市:月旦,1993)
- 陳菊,《橄欖的美夢:台灣菊.台灣情》(臺北市:月旦,1995)
- 李憲榮,《從海外看台灣政治生態》(臺北市:前衛,1993)
- 范雲編,《新生代的自我追尋:台灣學生運動文獻彙編》(台北:前衛出版社,1993)
- 若林正丈著,洪金珠等譯,《臺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台北:新自然主義,1994)
- 楊澤主編,《70年代:理想繼續燃燒》(台北:時報,1994)
- 楊澤主編,《70年代懺情錄》(台北:時報,1994)
- 葉柏祥,《黃信介前傳:民進黨的永遠大老》(臺北市:月旦出版,1994)
- 陳儀深,《誰的民進黨:九○年代台灣反對運動參與觀察與批判》(臺北市:前衛,1995)
- 彭瑞金,《台灣野生的政治家:余登發》(臺北市:時報文化,1995)
- 新生代企劃,《蕃薯地上的反叛種子:第二屆學生運動研討會》(台北:前衛,1995)
- 張炎憲、李筱峰、戴寶村編,《台灣史論文精選(上、下》(台北 :玉山社,1996)
- 張炎憲、高淑媛,《混亂年代的台北縣參議會 1946-1950》(台北:台北縣立文化中心,1996)
- 張炎憲採訪,《衝擊年代的經驗:台北縣地主與土地改革》(台北:台北縣立文化中心,1996)
- 許永華,《剪不斷台灣情結》(臺北市:前衛,1996)
- 宋重陽,《台灣獨立運動私記:三十五年之夢》(臺北市:前衛,1996)
- 傑福瑞(Geoffroy, Claude),黃發典譯,《台灣獨立運動:起源及1995以後的發展》(臺北:前衛,1997)
- 江南,《江南文選》(臺北市:鄭南榕,1997)
- 艾琳達,《激盪!台灣反對運動總批判》(台北:前衛,1997)
- 施明德,《閱讀施明德》(臺北縣:新臺灣硏究文教,1998)
- 王作榮,《壯志未酬──王作榮自傳》(台北:遠見,1999)
- 新台灣研究文教基金會,美麗島事件口述歷史編輯小組,韋本主編,《走向美麗島:戰後反對意識的萌芽》(臺北市:時報文化,1999)
- 新台灣研究文教基金會/美麗島事件口述歷史編輯小組,《沒有黨名的黨:美麗島政團的發展》(臺北市:時報文化,1999)
- 新台灣研究文教基金會/美麗島事件口述歷史編輯小組,《暴力與詩歌:高雄事件與美麗島大審》(臺北市:時報文化,1999)
- 新台灣研究文教基金會/美麗島事件口述歷史編輯小組,1999,《歷史的凝結:1977-79台灣民主運動影像史》(臺北市:時報文化,1999)
- 葉振輝,《美麗島事件民間資料彙編》(高雄:高雄市文獻委員會,1999)
- 楊澤主編,《狂飆八O-記錄一個集體發聲的年代》(台北:時報,1999)
[2000-2009]
- 郭紀舟,《70年代台灣左翼運動》(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0)
- 陳銘城、施正鋒編,《臺灣獨立建國聯盟的故事》,台北:前衛出版,2000)
- 林淑雅,《第一民族:台灣原住民族運動的憲法意義》(台北:前衛出版社,2000)
- 張炎憲、胡慧玲、曾秋美訪問記錄,《台灣獨立運動的先聲:台灣共和國(上)(下)》(台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2000)
- 許瑞浩等編,《戰後台灣民主運動史料彙編(一)從戒嚴到解嚴》(台北:國史館,2000)
- 陳世宏等編,《戰後台灣民主運動史料彙編(二)組黨運動》(台北:國史館,2000)
- 陳世宏等編,《戰後台灣民主運動史料彙編(三)從黨外助選團到黨外總部》(台北:國史館,2006)
- 程玉凰、李福鐘編輯,《戰後台灣民主運動史料彙編(四)國會改造(1948-1972)》(台北:國史館,2001)
- 歐素瑛主編,《戰後台灣民主運動史料彙編(五)地方自治與選舉》(台北:國史館,2001)
- 程玉凰、李福鐘編輯,《戰後台灣民主運動史料彙編(六)國會改造(1972-1991)》(台北:國史館,2002)
- 楊秀菁、薛化元、李福鐘執行編輯,《戰後台灣民主運動史料彙編(七)新聞自由(1945-1960)》(台北:國史館,2002)
- 楊秀菁、薛化元、李福鐘執行編輯,《戰後台灣民主運動史料彙編(八)新聞自由(1961-1987)》(台北:國史館,2002)
- 何榮幸,《學運世代:眾聲喧嘩的十年》(台北:時報文化,2001)
- 陳郁秀編著,《蘆葦與劍:台灣政治運動發展簡史》(台北:時報文化,2002)
- 張炎憲、曾秋美、陳朝海編著,《20世紀台灣新文化運動與國家建構論文集》(台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2003)
- 張炎憲、曾秋美、陳朝海編著,《自覺與認同:1950~1990年海外台灣人運動專輯》(台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2003)
- 薛化元、楊秀菁、林果顯執行編輯,《戰後台灣民主運動史料彙編(九?十二)言論自由》(台北:國史館,2004)
- 張富忠、邱萬興編著,《綠色年代:台灣民主運動25年》(台北:印刻出版社,2005)
- 張炎憲、溫秋芬編,《見證關鍵時刻‧高雄事件-「台灣之音」錄音紀錄選輯》(台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2006)
- 蘇瑞鏘,《超越黨籍、省籍與國籍:傅正與戰後臺灣民主運動》(台北:前衛,2007)
- 楊青矗,《楊青矗與美麗島事件-口述歷史叢書41》(台北縣:國史館,2007)
- 張炎憲等主編,《李登輝總統訪談錄(全四冊)》(台北:國史館,2008)
[2010-2017]
- 吳易蓁,《自由背包客:台灣民主景點小旅行》(台北市:玉山社,2013)
- 歐素瑛、林正慧等編,《海外黑名單相關人物口述訪談錄》(台北:國史館,2014)
- 康寧祥論述、陳政農,《臺灣,打拼:康寧祥回憶錄》(臺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2013)
- 鄭南榕基金會,《剩下就是你們的事了 行動思想家 鄭南榕》(台北:書林,2013)
- 勁草,《台灣獨立運動前奏曲(1945-1991A.D.)》(台北:五南,2015)
- 廖為民,《我的黨外青春:黨外雜誌的故事》(台北:允晨,2015)
- 施蜜娜,《沒臉的人》(台北:遠足文化,2016)
- 鄭南榕基金會、薛化元、李平遙、吳致良、曾云、果明珠,《百分百自由教戰手冊》(台北:逗點,2016)
- 何明修﹐《支離破碎的團結:戰後台灣煉油廠和糖廠的勞工》(台北:左岸,2016)
相關資料庫、網站、照片、圖片、藝術品:
- Picasa Web Albums - Tom Jones(1957) :https://get.google.com/albumarchive/111055233896870587615/album/AF1QipNKqC0g08kthwoyrSdvxFc_kDEz_F35Vlpfj7K2?source=pwa
- Lieutenant Colonel Roy E. Rayle
- 范碩銘等著,《芝山岩社區百年發展史系列叢書之一: 日治時期芝山岩社區發展史與老照片的故事》(台北:北市芝山岩發展協會,2012)
- 劉聰桂、劉益昌、陳儀深、陳亮全、詹素娟、袁孝維、 郭成孟(2002),《臺北市芝山岩文化史蹟公園營運策略暨經營管理計 畫報告書》,臺北:臺北市文化局委託臺灣大學報告書。 (清朝→日治→民國發生的狀況)
- 【台灣左翼思想口述計畫(1970 年代至1980 年代)】走向激進前的六○年代成長史鄭鴻生訪談
- 【台灣左翼思想口述計畫(1970 年代至1980 年代)】左傾的自由主義者──陳鼓應訪談訪談
- 【台灣左翼思想口述計畫(1970 年代至1980 年代)】一生釣運、普及教育的苦行僧林孝信訪談
- 【台灣左翼思想口述計畫(1970 年代至1980 年代)】不合時宜的成長路林載爵訪談錄
- 【台灣左翼思想口述計畫(1970 年代至1980 年代)】「局外人」的離散與安頓葉芸芸訪談
- 【台灣左翼思想口述計畫(1970 年代至1980 年代)】出身八斗子的「土左」王拓訪談
- 《我們為什麼不歌唱》(人間學社2004年發行)
- 醫人治世的先覺者─白色恐怖時期受難醫師群像特展影像紀錄
- 紅色青春.白色恐怖
- 2014/05/27 (公共電視) 紀錄觀點:白色王子
- 白色恐怖系列 遺忘與記憶1
- 白色恐怖系列 遺忘與記憶2
- 白色恐怖系列 遺忘與記憶3
- 白色恐怖系列 遺忘與記憶4
- 綠島的一天(上)
- 綠島的一天(下)
- 綠島e光
- 吳水燈口述歷史
- 陳孟和口述歷史
- 胡子丹口述歷史
- 王文清口述歷史
- 郭振純口述歷史
- 張大邦口述歷史
- 陳欽生口述歷史
- 蘇友鵬口述歷史
- 謝聰敏口述歷史
- 楊國宇口述歷史
- 蘇玉鑑口述歷史
- 周賢農口述歷史
- 洪其中口述歷史
- 高文章口述歷史
- 林恩魁口述歷史
- 王宗霖口述歷史
- 林昭明口述歷史
- 蔡再修口述歷史
- 陳水泉口述歷史
- 黃至超口述歷史
- 陳棠黎口述歷史
- 蔡寬裕口述歷史
- 吳聲潤口述歷史
- 陳新吉口述歷史
- 陳中統口述歷史
- 吳鐘靈口述歷史
- 涂南山口述歷史
- 黃廣海口述歷史
- 劉佳欽口述歷史
- 鍾興福口述歷史
- 楊田郎口述歷史
- 陳深景口述歷史
- 達飛口述歷史
- 劉辰旦口述歷史
- 邱致明口述歷史
- 葉榮光口述歷史
- 蔡再修口述歷史
- 涂炳瑯口述歷史
- 暗夜行路-鄭登雲
- 暗夜行路-來德裕
- 暗夜行路-路統信
- 暗夜行路-馬再騰
- 暗夜行路-賀德巽
- 暗夜行路-馮守娥
- 暗夜行路-陳明忠
- 暗夜行路-姜民權
- 政治受難者張常美口述歷史
歷史記憶、紀念館、遺址、人權等研究
- Becker, Carl L. Everyman his own historian; essays on history and politics. New York, Appleton-CenturyCrofts, 1935
- Halbwachs, Maurice, edited, translated, and with an introduction by Lewis A. Coser. On collective memory. Chicago :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2
- Smith, Anthony D. Myths and memories of the nation.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 李震山,《人性尊嚴與人權保障》(台北:元照,2000)
- 璐蒂‧泰鐸(Ruti G. Teitel)、劉純宜(譯),《變遷中的正義》(台北市:商周出版,2001)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歷史》編輯委員會(編輯),《口述歷史 第十一期》,台北市:中研院近史所,2002
- Ladislav Mnacko,彭歌譯,《權力的滋味》(台北:先覺,2003)
- 李永熾、張炎憲、薛化元(主),《「人權理論與歷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史館,2004)
- 娜塔莉‧澤蒙‧戴維斯 (著),楊逸鴻(譯),《檔案中的虛構——十六世紀法國司法檔案中的赦罪故事及故事的敘述者》(臺北: 麥田出版社,2001)
歷年展覽名稱、資料
- 「白色之煉─高雄政治受難案件展」(2013)
- 「不定的年代:從二二八到白色恐怖」特展(2016)
- 醫人治世的先覺者-白色恐怖時期醫生群像特展(2016-2017)
- 台灣監獄島:白色恐怖時期不義遺址特展(2017)
- 遲來的愛:白色恐怖時期政治受難者遺書特展(2017)
- 「畢業歌-1950年代『客家義民中學政治案件』」(2017)
- 「狂飆的硬頸年代中壢事件40週年特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