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3日 星期四

〈戰後七十年間德國學政界的歷史反思〉

國史館系列演講:戰爭的省思(二戰七十周年)
2015/12/03
〈戰後七十年間德國學政界的歷史反思〉胡昌智
我想各位會很想知道,德國在七十年裡面,如何處理歷史上犯下的罪刑,而這些反省,相對於其他國家,這些反省是擺在何種位置。大家曉得,他們原本是一個非常強權、具有侵略性的大國,戰後,這個國家瓦解掉了,變成了四個佔領區。在一九四九年後,變成了東德和西德兩個部分,四十年以後,一九八九年,一下子又統一起來。這是一個很奇怪的事情。統一後的德國非常低調,特別是在民族主義的事情上非常低調。這樣大的變化,德國是否有不同階段的反省方式和內容?
以我個人來講,德國兩百年的歷史(十九世紀至今),最大的關鍵點,是十九世紀中葉在法蘭克福舉辦的建國運動失敗,而我認為這是德國歷史的轉捩點,一八四八年,德國那個時候希望能夠像英國、法國那樣建立一個民族-國家,就是一個統一的,有一個中央政府的國家。而德國到十九世紀初期時,都還沒有這種體制,德國小邦林立,隔幾步就是一個邊界,如果在德國做貿易,就得付很多關稅。在一八四幾年的時候,很多德國的知識分子,希望德國能夠統一起來。他們制定憲法,聚會在法蘭克福,希望本著人權、自由平等的精神,協商出社會的憲法。在制定憲法的同時,同時角逐各邦的代表,其中很多知識份子是律師、教授、作家、詩人,其中也受到法國啟蒙的思想影響很大。結果他們在法蘭克福聚會,還真的把憲法制定出來,選出普魯士(那時候角逐德國的統治的有普魯士和奧地利)的國王,作為德國未來統一以後的皇帝。
他們興高采烈地把憲法和象徵性的皇冠獻給威廉四世國王,但是皇帝並不領情,並且把這些聚會的知識分子以驅逐亂民的方式趕走了他們(有很多繪畫、諷刺漫畫在畫這一幕)。皇帝沒有接受這個位置,憲法沒有成功(皇帝怕普魯士的軍隊被架空等等)。自由主義的精神,沒有在建國之中落實下去,德國的建立,是俾斯麥強制的壓制普魯士議會(不經過中產階級處理、審查),強國強兵的建立德國,他認為德國的建立,是鐵和寫。幸運,也不幸運地把奧地利(奧匈帝國)、丹麥(統治北歐的大帝國)打敗,接著也打敗了大敵人法國,在凡爾賽宮宣布德國建國,皇帝即位,給法國人下馬威。
整個民族陷入瘋狂--終於建立了自己民族的國家。這樣歷史的發展,對德國好呢,還是不好呢?以軍事的方式建國,讓知識份子懷疑自由、討論有什麼用,並且甚至有討論出來,德意志的革命不需要由下而上,而是可以從上而下,人民服從,自由主義、自主的基本思想/精神擺在一邊,無人再提。德國人對於國家很尊敬,而英法的人民則認為,國家是必要之惡(需要更高的仲裁者、規範者,但是也要防範國家)。德國怎麼想呢?德國認為國家是道德的化身、文化的使命(黑格爾?)。德國的政治、哲學思想裡,人民是非常溺愛這個國家,且幾乎無條件的信服(德國的官廳體系會照顧人民)。如果我回顧德國的歷史,我認為,一八四八、一八七零年,德國經歷了看似不重要的事件,但是卻做為一二戰的重要社會背景。在SPD政黨統治的地方,認為俾斯麥是整個民族的罪人。
一九四五年,德國大終結的狀況之下,德國被分割成四塊,進入到了另一個時代之中。戰爭的狀態結束,戰敗後,德國人開始反省為什麼會落到這副田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情形和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情況不同。第一次大戰的死亡人數不亞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可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人並不認為自己打輸,認為簽凡爾賽和約沒有道理。那時候希特勒在慕尼黑謀生,也去打第一次世界大戰,他在街上演講,發表對於戰爭、社會的看法,然後建立了他的社會主義工人黨。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人在想,民族究竟有什麼毛病,一直產生大的禍害。二戰之後,德國有開始反省嗎?沒有。
一九四九年,成立西德,那一九四五年到一九四九年間,德國的氣氛如何呢?美國那後攻進德國,發現了集中營(慘不忍睹,生者和死者雜處),並把這一切拍照、做紀錄片。一九四五年,美軍在鄉村尋回播放這些集中營裡面的情況(美國人相信影片可以訴說一切),老百姓必須看,這是基本教育。但是媒體很少報導,到一九六零年代,有十幾年的時間,媒體非常少報導戰爭責任、戰犯的問題。媒體不報、人民又接受英美法的教育,政府也不管(總理唯一的政策就是完全倒向西方,東邊完全不管,也不管戰役最慘烈的史達林格勒,德國在東歐事實上滅絕的人更多)。你們知道,德國的戰爭賠償有賠嗎?沒有。因為西方列強希望德國復原、強大,可以用來對抗俄國(土耳其、希臘的共產黨力量很強)。這是冷戰下的局勢。(現在希臘在清算德國欠下的戰爭債,跟希臘欠歐盟的錢差不多)德國二戰後的戰爭債的問題一直沒有處理。
照片:美國對當時被封鎖的柏林做空中補給。孩子們對補給的飛機揮手。
德國人認為自己是戰爭的受害者,哪還會反省呢?什麼事情讓他們認為他們是犧牲者呢?第一,盟軍猛烈轟炸德國的城市,因為納粹要全面作戰。第二,戰後的重建工作進行了十幾年(由婦女重建廢墟)。第三,德國在戰後領土有所變動,有一塊土地劃給波蘭(裡面有一千兩百萬人要離開),大量的難民跑到村莊裡來。第四,德國用一大筆錢從蘇聯集中營贖回人質。麥乃克(唯心主義大師,蘭克的學生,傳統史學家),是第一個反省德國戰爭的史家。他認為導致戰爭的是兩個力量:法西斯主義和軍國主義,一邊是群眾運動、一邊是科技工商快速發展導致的。麥乃克認為問題是起源於法國啟蒙思想,他認為戰爭是整個近代歐洲文明的問題和悲劇。他普遍化了德國災難的原因,並且個人化、特殊化悲劇,認為問題出在希特勒身上,他認為希特勒認為是個異化的人,是一個墮落變質的人。這樣的反省非常侷限,這是一九六零年之前的反省。而六零年代後,思考開始轉變,二戰後出生的小孩,已經長成了學生,有了風起雲湧反叛權威,大選也變了天。
一九六九年,把強制統治西德二十年的政黨推翻,換上了SPD(德國社會主義黨)。新總理上任之後,第一件事情,改變外交方向,不再和西方結合,而是要向東和解(向斯拉夫民族和解、檢討和了結)。接著,一九七零年,總理布蘭德訪問波蘭,他向死者的華沙猶太人紀念碑獻了花,並且跪了下來。德國仇視並醜化斯拉夫人,至少從一八七零年之後開始,認為斯拉夫人需要被奴役、集中管理,而這樣的意識形態至少壟罩了一百多年。一百年以來,德意志民族對其他民族的汙衊和鄙視,新上任的總理卻跪在碑的面前,這是德國反省表態的很重要的象徵階段。
德國媒體真正開始報導納粹的事情,是從以色列公審艾希曼的紐倫堡開始(但事實上紐倫堡大審很多也是輕輕放下,最後成了發放證明無罪的機構,放過了很多專業的人員,這是德國的去納粹化的過程。實際上判刑只有十七位)。而一九六五到一九六八開始在德國法蘭克福有了公開審判。漢娜鄂蘭全程參與公審,她寫說,真正的惡人是那些沒有思辨力量的人(《平凡的邪惡》)。六零年代開始,有了很多反省的報導。六零年代的反省,除了前面講到的總理下跪,大型審判也使得德國人開始注意過去,和學生運動混和成反省的爆發。
當時學界出了一個人,費雪,在漢堡大學教書,寫了一本書,叫做《為虛幻而戰》,少數用社會科學(經濟學、計量、檔案)的歷史學者。他分析當時財團(土地貴族)的利益,他們普遍的社會、經濟利益當時很明顯是向東,這群人希望可以向東擴充土地,又從土地貴族出身的軍官,也呈現出共同利益,就是向東邊征戰、佔領斯拉夫人的土地。他們希望成為中歐的超級強國(西歐已經因為殖民成為了霸權)。天主教集團的利益也是向東侵略,認為東正教根本沒有掌握基督教核心,要向東宣教。這些資料,呈現建國以後,德國向東的政策,根本的力量是受到財團推展、夾持的。他說,第三帝國很重要的觀念,是「生存空間」(Lebensraum),和社會達爾文思想有很大的關係(適者生存),就是德意志民族需要更大的發展和生活的地方,這不是希特勒發明的,希特勒只是在這個大的思想範圍之中,講的最大聲。這是本震撼彈,在這之前,一直是做思想、唯心的研究,本來認為希特勒是異類,但是發現希特勒的思想並非獨特,甚至希特勒的出現是必然的。而這樣歷史研究方法的改變,也看到進一步反省,從學術、政治、媒體上有很大的突破
六零年代學界這樣的思想、研究方式影響很大,一直持續到八零年代。八零年代,德國經濟起飛,巴伐利亞的人認為不該再繼續過著沒有歷史的生活(沒有光榮),不要再批判自己國家。所以新總理柯爾就發下豪語,要恢復德國光榮的歷史,他們就想到要建立一個歷史博物館。左派的人一聽到這個博物館就很害怕,認為他們在定調歷史。柯爾有象徵性的動作,請了雷根總統到柏林訪問,當時冷戰還在進行。柯爾安排雷根去了軍人公墓,但是為什麼要去呢?因為那個軍人公墓裡面葬了一百多位SS。(當時候左派要求政府更強烈的歷史解釋才能領導?)
哈伯瑪斯當時後第一個開炮,攻擊右派史學家(四人幫)。右派史學的歷史解釋:為什麼會有集中營?他們去比較各個國家的法西斯(韋伯的類型、比較學),他們認為,法西斯源自於共產黨的革命,古拉格(gula)是集中營的前身(有因果關係)。那時候威瑪共和國很多共產黨,很多德國人害怕(古拉格的階級屠殺)就轉向納粹(諾特的解釋)。這樣比較的解釋方法,就失去了德國災難的歷史單一性,因為’’到處都有發生過’’、’’並非歷史上唯一’’,而這緩和了德國對於戰爭的罪惡感,但這歷史解釋導致了不好的效果。因為納粹成為反對共產黨的先鋒。這個說法得到很多學界的討論。一九八零年的史家論戰,哈伯瑪斯的主要論點認為,社會的認同回歸到憲法,而不是歷史上去解釋,社會的團結是憲法下互動而產生的,歷史解釋只是互動的一部份。一九八九年,歷史家論戰如何結束?其實也沒有結束,德國的統一從天上掉下來,沒有任何一派的人想到德國忽然統一,但史家論戰就告一段落。當時候德國的統一來的很急,柯爾就訂定法律來處理,東德的制度很快全改成西德。左派右派當時認知到,東西德的問題成為最重要的問題。
接下來的歷史反省,德國做的不多。再次引起注意的是一本猶太裔美國人在一九九六年寫的書,他要寫一本書證明所有德國人都參與了這場大屠殺的罪行。將戰爭後小地區的口供資料研究平民反猶心態事實上是深植人心。書一出變非常轟動,而史學界做何反應呢?哈伯瑪斯就把哲學和平獎頒給他,但是史學界怎麼說,有人認為著作老套、不會引起學術辯論,也有人認為該作者沒有看十幾年以來的納粹研究,且,當時候那個小地區記錄下的口供,事實上是很閃爍的、不能從字面上來解釋,作者事實看不懂這些。可以知道,德國學界也不是盲目反省。
歷史反省:柏林有個非常巨大的屠殺紀念廣場;漢堡社會研究所有個很大的、長期的展覽,講述德國自一八七零年來的事情,他們的國軍展是具有批判的(’’國軍的惡行’’)。

1. 雅利安種也是希特勒創造的神話。(種族神話?)
2. 德國的道歉事實上要看的很仔細,有左派、右派,且時代上的差別。
3. 德國把二戰的失敗在教科書裡面解釋是:’’被解放’’;不能承認納粹是祖國。教育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參觀集中營。
4. 德國在很多角度上是相信知識權威,相信法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