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近代歐洲閱讀文化史
教授:秦曼儀
學生:林意真
作業:近代歐洲閱讀文化史批判性閱讀論文報告
一、前言
(一)、內容討論與問題
筆者使用的文本是第三周所閱讀的《書籍的秩序:歐洲的讀者、作者與圖書館(14-18世紀)》中的〈作者序〉、第一章〈讀者社群〉與〈後記〉。前面兩篇文章(〈作者序〉、〈讀者社群〉〉收錄在原本出版的書籍之中(1992),而〈後記〉則是針對1992年的出版再做一次檢視、思考與補充。而筆者特別想針對這三篇文章來檢視Chartier對於他所謂貫穿全書的問題:「從中世紀結束到18世紀之間,歐洲人如何因應印刷術對書籍製作和文學生產,所帶來的巨大衝擊。」作為閱讀史大家的Chartier是怎麼定義、反思「閱讀史」,又是如何作他的研究、回應他自己所提出的問題?Chartier對於閱讀史與其研究的立場的著重點有改變過嗎?能從Chartier所提出的修正與疑問看出閱讀史的發展脈絡嗎?在做閱讀史的時候又會遇到什麼樣的狀況?為什麼需要閱讀史?這些都是筆者想一一細看的部分,這也是自己在對閱讀史做更進一步的思考與提問。
(二)、章節安排
此篇論文會分幾個部分建立起架構,首先筆者要先檢視Chartier在〈作者序〉裡提出問題,並且將〈作者序〉、〈讀者社群〉、〈後記〉三篇文章做摘要,並釐清Chartier的論點,筆者將會針對這三篇作進一步的省思;再來就是將〈後記〉所提出的補充、論述重新反省,並與前面的文章做對照;接著提出自己在梳理文章時的疑問,並且試圖做出回應;最後則反思自身與閱讀史之間的關係、認知等。
筆者想先在此說明對批判性論文的理解,大致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細讀文本,釐清文本脈絡;第二部分則是反思,也就是對文本提出的問題(論點)進行梳理,接著對文本提出自己的問題,並且試圖去回答;而最後一部分是將答案再做檢視,並且也對於現今自身的狀態做出反省。
二、內容回顧
(一)、簡述
〈作者序〉:Chartier提出文本、作者和讀者之間的關係,並且強調不要理所當然地去看待之間的互動過程。讀者有他自身的閱讀習慣、方式與環境,他所接收到的書籍裡承載的訊息不一定是作者所希望看見的,因為這之中有太多力量牽連,包括印刷商、排版方式、國家控制等等。
〈讀者社群〉:這個章節主要把重點放在讀者身上,Chartier強調作者與讀者之間的存在鴻溝,而另一點是文本的意義是藉由讀者的理解產生的。這兩點要落實在歷史的研究之中,必須釐清文本與其被閱讀的時代環境,而Chartier把這樣的方法放入他的研究之中。
〈後記〉:Chartier在後記針對自己在1992年的研究提出反思與評論,他發現有些問題並沒有討論的很周全,其中包括抄寫與印刷文化之間的關係,同時也針對批評者作出回應。最後則強調關於跨學門的溝通及對研究的好處。
(二)、反思問題
Chartier在〈作者序〉裡提到了他想凸顯一個貫串全書的問題--「從中世紀結束到18世紀之間,歐洲人如何因應印刷術對書籍製作和文學生產,所帶來的巨大衝擊?」──人與文本之間的關係正是Chartier所不斷反覆深入討論的部分。但是他也看見了提出這個問題所產生出來的許多矛盾與弔詭之處,不論是針對閱讀史的研究對象,或者閱讀史的研究方法。而本文就是針對Chartier所提出的矛盾點作更進一步的釐清、省思,並且試圖作出回應。
三、對Chartier的批判
Chartier主張做整合性的研究,不能只是關心一個點,甚至必須是跨越自己的領域作出思考。也因為這樣,他強調了讀者的重要性,這讓我們瞭解不能只是單方面看作者的立場,或者文本本身的出發點,更是要去看讀者如何去理解。這個想法筆者相當認同,並且也帶來的新的思考模式──我們必須多面思考與深入了解。然而,我認為Chartier的研究方法也帶來了兩個不同的問題,而他也未在文章內提出這樣可能碰到的研究困境,筆者想針對這一點討論。
首先,在Chartier的〈讀者社群〉一文強調了要去觀照讀者、作者與文本之間的關係,但是身為一個數百年後的研究者,是否能夠脫離自己的時代背景,去看當時候產出的種種互動,又是否能夠看懂這些互動底下牽扯的原因?Chartier在文章之中,並沒有提出一個有效解決這樣困境的方法,我們能做的只是推論。問題是要如何達到最佳的分析?如何保證沒有引用任何自身的思考模式放入該時代而扭曲事實?筆者認為這一點相當重要。
再來,是針對文本語言的問題。筆者想問的是,如何保證能完全掌握該時代的語言,尤其知道十六到十八世紀的法國所使用的語言與當今已不同,怎麼確認研究者的閱讀是沒有問題的?
當然,就Chartier而言,上面的研究困境可能不會對其造成障礙,但是就一個研究方法論的提出,還是缺少了這方面的討論。畢竟,他是希望能夠推展閱讀史的研究與精神,他就必須考慮到爾後的追隨者該怎麼跟上他的腳步。
四、結論
由於筆者的背景與時間限制的關係,會傾向將這份批判性閱讀論文導向一種與文本、自已對話的「討論」,也就是說,根據自己的所知所見來完成這份報告。當然,這會不符合所謂「論文」的要求,且文章所需的嚴謹性與資料的運用都令會人質疑,但筆者想將這作為一個思考的「出發點」與這學期回顧的基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