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意真
(台灣大學歷史系)
版權所有,引用請標明出處
(一)進大學後,那些歷史謎團是否就有解答了?
困惑、謎團在大學是否能得到一個解答呢?我想,答案自會藏在你的心中。在歷史系,教授、學者們不會給予你解答,因為以不同人不同事不同時空來看,事情本身就不只一個面向。歷史系要教與你的是:透過嚴謹的研究方法,確實某些事情曾經存在,某些道裡曾經運行。從歷史裡面你學得古人的智慧,開始能以不同的眼光來看待現今,了解人生的短小急促和面對歷史浩然長河的不灰心。謎團從古自今皆有,我們仍可以努力探究自己想了解的歷史,觀看人類的種種事情,在歷史系的歷練後,也許內心裡會充滿更多的謎團,但是那已經不會是後宮鬥爭、歷史懸案的謎團,而是你對於人生這一團謎有著更多的問號、有著更深一層的思考。
(二)是否在大學歷史也是背誦科目?
「沒有任何知識是確定不移的,除非你懂得論證它」
高中因為時間、壓力等關係(所謂填鴨式教育),我們必須在短時間內知道許多事情,這造成了許多知識上的壓縮,大幅降低了去探討知識的程度(也或許認為其實高中生還並無思辨能力),教都教不完了,何況讓你去懷疑這到底正不正確。所以就讓我們一味的相信課本裡所寫的就是真實的、不容懷疑的。而進了歷史系後,你會發現沒有什麼事情是絕對的,任何的學說都有被討論的空間。老師們會給你許多學者不一樣的學說,就是讓你明白一個歷史事件其實是沒有所謂「一定」的輪廓,而我們要學習的,就是知道如何證實、如何判斷,失去論證過程的「知識」是沒有任何意義的,那是別人的答案。而且,在任何領域,尤其是歷史,仍有許多東西我們並不甚了解,必須去做更審慎、仔細的檢驗,怎能妄下斷語呢?
(三)分數能不能代表自己的能力?
在高中,歷史成績往往反映著自己努力的程度,而也往往會相信成績好的那一科就是自己擅長、有興趣的一科,也會認為自己在那一科目特別有能力。但進了大學以後,往往會因為自己的分數而挫折,不知如何看待這些分數。我們要說的是:分數不能代表著你成長的結果,重要的是你從課程裡獲得甚麼;是否開始思考了哪些你從未想過的問題;又是否能夠開始和別人合作,而不只是窩在歷史課本裡的文字…等等對你人生來說很重要的事情。記住,分數當然是許多事情的基礎,但它不是一切,不要為了顧好你的成績,而忘了去想有更重要的課題。眼裡不要只有分數的目標而渴望攻上成績頂峰,卻忘了其實沿路美麗芬芳的群花野樹和底下群山的壯闊震撼才是影響你心靈真正的感受,否則當你攻頂之時,獲得的只會是空虛和悲傷不再有動力的心。
※給對歷史系有興趣的你:
(一)進大學念歷史系態度上的轉變是?
進入了大學,得先放下很多事情,首先就是成見。歷史並不只是故事而是探討關聯、成因的學問智慧;不只是解決問題而是要你提出問題;不只是埋首研究而是要回歸到你生命的本質。到了大學,就要開始以最謙虛的心態面對這知識的殿堂。放下成見、放下批評、放下驕傲、放下分數,這是進大學念歷史系態度上最大的轉變,以一個朝聖者的純淨心靈去面對這一切人類開創出來的文明和智慧。
(二)高中老師和大學教授對學生的要求有什麼不一樣?
高中老師希望你的成績可以很好很穩定、上課專心聽講、作業按時繳交。當然,大學教授也希望你能做到這幾點,但是更希望你能開始探索你自身、開始反思你對於宇宙、對於人類的看法。你會發現大學給你的廣度、寬度非常足夠,而教授要求你的,就是希望你能好好的利用這些機會來擴展你的視野。
(三)大學歷史會不會沒有範圍念不完?
大學歷史的確範圍會變得大很多,也有許多的人會覺得念不完,而在課堂上,老師們會選擇幾個重要的議題來做討論,帶出在高中沒有時間思考的問題。教授當然不可能鉅細靡遺的講述所有的歷史,但是若你有興趣,你可以自己動身去探索一切,又因歷史系的課堂數比他系少上許多,你會有許多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且教授在課堂上會開書單並且提到許多本在歷史學界裡有份量的著作來選讀。所以範圍是大,但是你會開始有明燈指示讓你向外伸展,不似從前只限縮在一塊。
(四)大學和高中的歷史考試有什麼不一樣?
在高中,我們都知道是以選擇題和簡答題為主,記誦的東西可以說是考試時的標準答案。但大學在歷史系是以所謂的「申論題」為主,而申論題又是甚麼呢?我們進來的時候都有「不知如何是好」的恐慌,但是經過了幾次考試後,其實申論題考你的就是「你有沒有想」這件事情,你究竟始否真正了解事件的前因後果、影響。當然,朝代年表的記誦也很重要,但那只是做為你分析論證的基礎,而不是考試的重點。而關於申論題的具體情況:第一、教授不會出太多題,大概不會超過六題;第二、考試時間大約是一個半到三小時不等,以手寫回答為主。
(五)大學生的歷史作業和高中有什麼差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