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4日 星期六

哲學分析作業

法國當代哲學 哲學分析作業一

文本:
「文明是用什麼方法來控制攻擊性,使它變得無害,或者把它擺脫掉的呢?這些方法也一些我們已經開始知道,雖然還顯然不是最重要的方法。我們可以在個體發展史中研究這種攻擊性。當個體渴望攻擊性無害的時候,在他身上會發生什麼事情呢?這是一些微妙的,我們絕不可能猜測到的事情,但又是一些似乎很明顯的事情。他的攻擊性心力內投的,內在化的;事實上,攻擊性被送回到它所起源的地方──意即,指向了自我。在自我攻擊性被一部份自我所接受,自我把自己作為一個超我而和自我的其他方面對立起來,現在又以良心的行事,準備對自我實行同樣嚴厲的攻擊,這樣,自我就會享受到攻擊別人的快樂。在嚴厲的超我和附屬的自我之間的這種緊張,我們稱之為罪疚感sense of guilt)。它作為一種懲罰的需要而表現出來。因此,文明通過這種緊張減弱或者消除這種緊張,通過他在內部建立一個機制監視它,像一個被征服的城市裡的駐軍一樣,來控制個體十分危險的攻擊性慾望。」

What means does civilization make use of to hold in check the aggressiveness that opposes it, to make it harmless, perhaps to get rid of it? Some of these measures we have already come to know, though not yet the one that is apparently the most important. We can study it in the evolution of the individual. What happens in him to render his craving for aggression innocuous? Something very curious, that we should never have guessed and that yet seems simple enough. The aggressiveness is introjected, internalized; in fact, it is sent back where it came from, i. e., directed against the ego. It is the taken over by a part of the ego that distinguishes itself from the rest as a super-ego, and now, in the form of conscience, exercises the same propensity to harsh aggressiveness against the ego that the ego would have liked to enjoy against others. The tension between the super-ego and the subordinate ego we call the sense of guilt; it manifests itself as the need for punishment. Civilization, therefore, obtains the mastery over the dangerous lobe of aggression in individuals by enfeebling and disarming setting up an institution within their minds to keep watch over it, like a garrison in a conquered city.

1.導論
1-1主題:此段文本是透過個體發展史,了解文明是如何通過「罪疚感」的緊張,產生內部機制以監視、控制個體危險的攻擊欲望。
1-2此段文本試圖解決問題:文明是如何控制、擺脫攻擊性?
1-3重要性:當個體出生,逐漸成長之際,攻擊性(個體的原始慾望)碰到文明會產生什麼情況,為何文明要去控制攻擊性,又如何控制。
1-4邏輯:當個體內部有攻擊性à什麼使個體的攻擊性渴望變得無害à理論:攻擊性被內在化à攻擊性投回原初:自我à自我分出超我,稱為「意識」,主宰並讓自我承受à事實上自我本想要攻擊他者的享受à可是自我是被宰制的、是附屬的à超我與自我之間產生緊張,稱為罪疚感à罪疚感外顯為「對懲罰的需要」(à文明透過外部懲罰消除個體內部罪疚感?)à文明建立內部機制監視、控制危險的個體攻擊性慾望à當個體的慾望被監視,文明得以控制攻擊性。

2. 發展:
2-1 普遍概念:從該段文本可以得知,第一個普遍概念是個體有攻擊性,攻擊性為個體的本能慾望。第二個普遍概念是,個體會分出「超我」,超我會將攻擊性轉向自我去承受。超我,是當攻擊性內在化之際,自我分出來的對立面。第三個普遍概念是,文明是一個必須的監控,在個體發展史中扮演重要腳色,透過建立機制控制個體慾望。
2-2 帶入問題:「文明是如何控制、擺脫攻擊性?」。分析文本,可以得知,當個體內部有攻擊性時,是什麼使個體對攻擊性的渴望變得無害。作者佛洛伊德提出以理論,認為攻擊性被內在化,並被投回源頭,也就是投回「自我」攻擊性被自我分出的超我主宰,轉回來攻擊自我。但事實上自我本想要(發出攻擊性)攻擊他者,並享受攻擊的快樂,可自我是被宰制的、是附屬於超我的。嚴厲的超我與附屬的自我之間產生緊張,稱為罪疚感。而罪疚感外顯為個體對懲罰的需要。而文明藉外部懲罰來消除個體內部罪疚感,同時文明建立內部機制監視、控制危險的個體攻擊性慾望。也就是當個體的慾望被監視,文明得以控制攻擊性。
2-3提問:為什麼超我和附屬的自我間的緊張是罪疚感?罪疚感又如何被懲罰所減弱、消除?文明的「控制」機制是什麼?是超我嗎?如果回到更源頭的地方,那文明一開始是怎麼產生的?
2-4 問題關懷:如果作者理論能成立,我認為,也許就需要去探究理論背後源頭的部分,又或者把作者理論作為理所當然的連結重新梳理、提問,例如超我-自我間的緊張感被稱為罪疚感,為什麼?

3. 結論
3-1 總結該段文本,可以得知,文明控制個體的攻擊性,是透過懲罰,將個體的超我-自我之間的緊張關係(罪疚感)消除或減弱,並由此建立內在的監督機制來控制個體的攻擊性慾望。
3-2 延伸:從文本推知,這個內在監督機制可能是超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