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介紹
我是林意真,為台法混血,法文名為Yi-zhen Alexandra Juliette Lin。目前為台灣大學歷史系二年學生。興趣是作文、繪畫與閱讀哲學書籍,目前涉獵的科目有人類學、哲學與歷史。性格熱情、衝勁,對於感興趣的事物抱持著高度的好奇與探索的動力,並且喜愛思考事物新的可能性。而關於我的計畫,我將會從楚克島的介紹開始講起,再來詳述個人的動機與想法,最後會附上回饋與結語。
楚克島介紹
楚克島(Chuuk)為密克羅尼西亞聯邦(Federated States of Micronesia,FSM)的一洲,屬於西太平洋的加羅林群島。楚克島以Pohnpei為首都,由十一個主要島嶼所組成。自十六世紀開始受西班牙、德國、日本的統治,在二次大戰後則由美國託管,直至1980年代才逐漸獨立出來組成密克羅尼西亞聯邦。至今仍與美國簽訂COFA以維持政府組織的運作。在密克羅尼西亞聯邦,英語為洲際交流的官方語言,同時也是各個洲所必修的科目。(資料主要來源:維基百科,密克羅尼西亞聯邦詞條;同時可以參考「世界南島」網站所刊登「Let’s Chew Chew Chuuk讓我們把這座島吃掉吧!-從一則日本人所寫的二次大戰沈船報導講起」的文章)
動機
因為在台大修了一門人類學系的大洋洲民族誌的課程,意外開始接觸了楚克島(Chuuk
)。在課堂上我們會輪流報導各個大洋洲島嶼的新聞時事,在報導完後會則寫成文章放在「世界南島」的網站供有興趣的大眾瀏覽新聞,[1]而這讓我開始瘋狂收集楚克島的相關新聞與資訊。於偶然的一天我瀏覽了Dr. Laura Hosman[2]所經營的網站─「ICT4D Views from the Field」,裡面講到關於楚克島人使用網路與社群網站的情況。[3]
Dr. Laura Hosman特別強調到楚克島上的網路使用幾乎都是女人,因為丈夫在別的島上工作,所以使用facebook做為聯絡的主要管道,而這讓我好奇──「能夠從他們使用網路的情況和足跡看出什麼樣有趣的事情嗎?我好想去了解,我想親自去拜訪Dr. Laura Hosman!除了了解,我還能在創造什麼嗎?」這一趟的旅行,除了滿足我自身探索事物的好奇心外,我也希望能夠與楚克的當地人有所互動,甚至是能夠藉由網路提供楚克島人發聲的平台,讓眾人知道楚克島不是只有遺跡和觀光,而是有活生生的人在這裡活著、要說出內心的聲音!
想法
我會先蒐集有關Dr. Laura Hosman在網站所寫的文章,開始翻譯、分析她所描述的楚克島情況。並且以網路、電話的方式與Dr. Laura Hosman聯絡,並且確認她的行程。我主要要訪問Dr. Laura Hosman,並且透過訪問的方式來了解她在島上推動的事務與建樹,也透過她來接觸當地的楚克人(基本上以Dr. Laura Hosman所在的島嶼為主)。我主要想要了解有幾個面向:
一、基礎資料:楚克島人使用網路的情況與普及率。這些可以在Dr. Laura Hosman的訪問裡歸結出答案,或者可以自行做調查。以此確實知道楚克人的使用狀況、誰在使用、多久使用一次…的資料。
二、社群網站的使用:詢問楚克女人與丈夫之間的溝通方式除了facebook的社群網站是否還有其他管道,另外使用社群網站除了做為聯絡的管道外有沒有其他的用途。詢問的用意在於了解社群網站在楚克女人在使用社群網站時會出現的行為。另外也會向楚克當地有使用網路的男人和青年詢問他們對於社群網路的使用習慣。
三、新社群的衝擊:facebook做為新的社群建構,有無對島上已有的社群結構產生影響?在基督宗教進來之後,楚克島上的社會結構經歷了重大轉變,那麼在這個網路開始覆蓋並且轉變社群關係的時代裡,對於像楚克這樣的大洋洲島嶼產生了什麼影響,這是我所好奇而且要去探究的。另外我有考慮要來著手研究有沒有更適合大洋洲人民使用的社群網站,來更符合她們社會的運轉狀況。(不過這也只是一個發想,也要到當地才能確實的思考並且著手探究這個部分的問題)
四、主要瀏覽網站:詢問楚克人的網路喜好,也詢問他們關於所習慣的網路平台形式。關於這個層面的問題,我希望能夠特別訪問到當地的青年(原因如下)。
五、楚克的高自殺率:楚克島上的高自殺率除了社會因素,也許與網路世界有一些關係。因此我希望能夠透過網路的力量建構一個平台供給楚克島人發言、抒發心情、轉移生活焦點,以文字(文學、歷史、新聞)或圖畫(甚至可以更多樣)的形式在這個平台上表達自己的意見。我會試圖在台灣尋找與大洋洲、原住民、自殺防治相關的基金會來贊助這個網站的運作,主要是會給予稿費來贈與和平台合作的楚克島人(若長期合作則另外再給予一筆金錢)。我希望這個平台的創立是一種新的實驗,來研究網路對於人們心理治療的效果,能否透過在網路上發表文章(並且能因此獲得一筆稿費與自尊)的情況下平衡現實的狀況,來減少當地的高自殺率。我也希望會和Dr. Laura Hosman合作這個計畫(在計畫開始之前,我會先詢問有沒有類似平台的建立,如果有,我會希望這個新建構的平台能與上一個平台做出連結)。
六、關於平台:平台的建構我會使用Google系統下的Blogger,這個部落格的好處是能夠有多位部落格連線發表文章,而各自又能保有自己的部落格。此平台希望楚克人能以自己的語言發表文章(在自己的部落格上),我會設法聘請翻譯來定期將原本的楚克語翻譯成英文(放在共有的部落格裡),另外由我本人來翻成中文放在另外一個中文平台上供給華語地區的讀者。我也會建立facebook的專頁讓更多人能夠知道這項計畫的目的與目標。而如果運轉成功,我甚至希望能夠將部落格精選文章,以原文(楚克語)與英文對照的方式出版成書,也會有獨立的一本中文書出版。目前考慮的出版社有唐山出版社與南天出版社。我還在想怎麼樣把這項可能的出書計畫變得更有趣,吸引有興趣的出版商投資,這樣我就能將得到的費用做為回饋楚克島的經費了。
簡單來說,我有兩個部分想要實行,第一部分就是了解當地人的網路使用狀況,並且研究社群網站在當地的用途與衝擊,試圖找尋適合大洋洲的社群網站模式。第二部分是建構平台來使楚克島的青年能夠自由發言,並且以此獲得稿費。如果運轉狀況佳,甚至能夠出版成書來使更多人知道他們所做出的成果(大洋洲島上的青年文學)。
行動
一、航班:
從網路上得知,[4]飛往楚克島的首選為搭乘華航每周二、六飛往關島的班機,然後在轉搭美國大陸航空每周三、日從關島飛往楚克的班機。而進到關島或楚克只需要有效護照,不需要辦特殊簽證。航班的費用約莫在四萬元新台幣左右。
二、金錢:
楚克島使用的是美金,另外基本上也可以使用各家的信用卡。而在楚克島的消費需要再做評估。希望能夠連絡上Dr. Laura Hosman並且詳細詢問在楚克的生活物價、一週花費的控制、住宿問題等等。因此還會再需要調整。
三、經費:
關於平台我會先自費出來建構,在經營一段時間開始有成效出現後便會開始向台灣或國外各個相關的基金會徵求募款或贊助,或者試圖使平台納為基金會運作的計畫之一,並給予補助。目前仍在積極尋找各個管道與資訊。
回饋
我一直希望我做的事情是能夠對世界上的人有所助益,透過世界公民島的活動來踏進楚克這一處地方,並且以這樣公開、較為人知的平台來發出我的聲音、我的想法和計畫。到了當地,我希望能夠了解在這裡耕耘的外國學者,並且也能了解楚克人的網路使用,在這樣新時代裡他們怎麼樣去反應、能去怎麼反應。試圖給予當地人一個正面的網路使用方式(比如說能夠抒發心情,或者獲得支持來研究他們感興趣的事物)。我想如果能把這件事情做出來,這會是一件極有意思的事情。
結語
以上是我個人關於去楚克島的想法與計畫,希望能夠激發更多人對於大洋洲網路使用、社會狀況的興趣,也同時能夠透過他們的情況來反思自己社會。
關於書寫(另一位筆者為台大歷史系二年級沈孟儒)的兩篇文章:第一篇是「死前之語-從夏威夷出版的密克羅尼西亞口述歷史」(於2013/11/27刊登於世界南島網站);第二篇是「Let’s Chew Chew Chuuk讓我們把這座島吃掉吧!-從一則日本人所寫的二次大戰沈船報導講起」。
[2]This site was created to capture, record, and share the experiences and thoughts of the author regarding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 being used for development purposes (ICT4D), around the world. The author, Dr. Laura Hosman, is assistant professor at 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urce: ICT4D Views from the Fie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