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6日 星期一

人類學史二

20151026

關於上上週民族誌文學轉向書寫回應:TED「單一故事的危險」
https://www.ted.com/talks/chimamanda_adichie_the_danger_of_a_single_story/transcript?language=zh-tw

我和我奈及利亞的出版商成立一個非營利組織 叫Farafina信託 我們的夢想是建圖書館 整修現有的圖書館 替公立學校添新書 因為他們圖書館裡沒有書籍 還要開設很多的課程 教人讀書寫字 讓人們說出自己的故事。故事很重要 多元的故事很重要。 有些故事被用來醜化現實,但故事也可以用來激勵強化人道精神, 有些故事能奪去人們的尊嚴,但有些故事能讓人重拾尊嚴。」(有趣!)

民族誌和該演講的連結:1. 過往民族誌呈現單一故事(掌握強勢語言者書寫故事);2. 實驗民族誌:多音並陳,怎麼樣都沒有辦法把故事講得完整,但儘量能容納各種聲音(擁有豐富的政治、倫理的意涵)--可以多去思考--「重拾尊嚴」。

下禮拜:全球化時代的田野工作的反省。

人類學逐漸對於空間、地方的關注增加(以前人類學對於空間關注不夠,但因為地理學的轉變,給人類學帶入新的轉變)。

(《消失的現代性》阿帕杜拉)

台灣的人類學界開始談地方,和陳其南老師有很大的關聯,在文建會提倡社區總體營造,關於社區的研究就很大量的進入社會學、人類學和地理學。空間(space)和地方(place),是口語經常提到的名詞,但是需要重新定義,不能以日常對話去理解文章的用詞。這兩個字,尤其是中文,很難翻譯的恰如其分,比起英文的彈性、不同層次的意涵,中文的意涵比較狹窄。共同認知:space是抽象的概念(存在於人的經驗之前、之外的,也就是先驗式的),place是有物質存在、有實體感的(需要被經驗),都需要有空間座標。但是place很麻煩的地方是,英文的place也可以當作是動詞,就有「放置」的意思,這是place第二層次的意涵,有時候place是一個名詞,但不見得是一個空間座標點,而是一個存在,比如說everything is in its place--萬物皆有秩序、安定的狀態(指涉狀態)。地方,不會只是外在於你的環境,而是你和這個環境有一些交涉,比如身體行動等等。

人類學為什麼會在一九九零年代開始注重空間和地方,其中一個原因和人文地理學的興起有關。其實人類學並不是不重視空間,寫一篇民族誌,一定要先寫當地的地方環境,描寫維生方式也需要談到自然資源、耕種方式。但是,這些都不能夠稱之為地方人類學,因為早期民族誌的環境書寫,就是外在於人、外在於主體的書寫。環境和空間有兩種性質,形塑人類行為,或者人如何去使用自然資源,但是環境是不變的,是客體,是被動等人來取用。而人類學地方的轉向,這個原因和情感人類學有點關聯,關於人的身體經驗、主體經驗、身體等等,成為人類學研究的主體,關於我們的經驗(來自於現象學),主體經驗不可分的部分,就是來自於周邊環境的立即體驗。原本地理學在一九七零年代以前,對於地理的界定,都還在自然空間裡,到了七零年代,就有一些關於人文的文章出現,這和現象學影響有關連。大致上我們所說的,空間和地方的定義、區別的原形都來自於段義孚《經驗透視中的空間和地方》。地方人類學大致上可以分成兩種取徑:1. 地方感的研究,做地方(身體行動,比如走路、繞境)、和地方的情感,阿帕杜拉:生產地方(蓋房子、說故事-不具體、想像也行,如靈性空間),台灣人類學地方研究比較不是落在這個範疇,比較多是建構取向。有在做的研究--林文玲;2.建構取向。

 人類學及文化地理學者也都發現,人都有某種歸屬感--回去/回來,而不是「去」。歸屬感也就是屬於某地,知道故鄉在那裏的感覺。是人類普同需求(?),人都有把空間塑造成地方,或塑造家的本能(?)。

Escobar是重要的發展人類學者。
Culture and marginalization of Place

關懷、立場:
Escobar認為發展計畫是一套新的殖民、帝國主義。執行的地方就是前殖民國家,他的研究取向有趣的點,是他受到後結構主義影響很深,他不只對於具體計畫在新興國家發生什麼樣子的效應,他的理論背景有很多是後結構主義的理論,他尤其強調語言、論述的權力--論述本身有力量,語言會創造現實,他針對發展論述批判(發展論述又將新興國家放回殖民時期的道德、文化階序,西方國家又可以透過較為高等的文化來去發展他人)。後發展理論--主流--人類學界看待地方問題提出的出路,由下而上的提案,突破必須由在地情境出發,慢慢擴散,不匯集成中心,不同社會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案。(關懷一致和立場清楚)

文章

關於地方的兩種相反觀點--

1. 無地方成為現代性生活的核心特徵(法國人類學者,non-place),比如道路(公民反抗方式:在不能待的地方待下來,擾動都市計畫者對空間的界定)、車站、捷運站(交通),在當代強調移動,強調交通便捷,而有著快速通過、不能待的地方。(電影《航站情緣》!那些non-place背後,有很多人把這裡當成place,只是被遮掩)比如購物商場,不論去哪裡,商場、超級市場都被規畫好,不太可能產生比較深的情感依附。(電影Mall Rats--鬼混、惡作劇又不消費、Clerks)速食店的老人、流浪漢?(錯位、離散、游牧.......)

2. 對很多人來說,地方仍是很重要。所謂的地方,可能是有座標或沒有座標點,最重要的是人在這些座標點擁有經驗。「改造成自己的地方。」

兩種相反趨勢:地方消解、地方不斷出現(同質化、異質化出現)。

對話對象:阿帕杜拉。全球化強調移動、跨界、不斷飄移。
在全球化主導的視野,地方好像被忽視了-->but,地方在全球化也許並沒有消失,而是在某些程度上變得更為重要,要去辯護地方的重要性。(想要找尋找新的理解全球的方式,那既然有new,那什麼是old form?)

p.142

''Which new forms of “the global” can be imagined from this perspective? Can we elevate place-based imaginaries — including local models of nature — to the language of social theory, and project their potential onto novel types of glocality so that they can appear as alternative ways of organizing social life? In sum, to what extent can we reinvent both thought and the world according to the logic of a multiplicity of place-based cultures? Is it possible to launch a defense of place with place as a rallying point for theory construction and political action? Who speaks for place? Who defends it? Is it possible to find in place-based practices a critique of power and hegemony without overlooking their embeddedness in circuits of patriarchy, capital and modernity?''


關懷:想要提出關於新的有關於global的理論;用不同的方式、視角理解這個世界。
''a much larger undertaking beyond the scope of the present paper, a place-based theory of difference.''

''the goal of the present paper is to examine the extent to which our frameworks of analysis allow us or not to visualize actual or potential ways of reconceiving and reconstructing the worl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nifold placebased practices.''

?In sum, to what extent can we reinvent both thought and the world according to the logic of a ''multiplicity of place-based cultures'':關鍵字

阿帕杜拉:流動 文化流動、穿越國界/Escobar:固定、拼貼?共同湊成的大花園
但基本上也許看到不同的世界,阿帕杜拉-菁英-當代遊牧民族?(逐工作而居)-移動沒有障礙;全球充滿障礙-但還是有立基的地方,地方之間有所聯繫。

global到現在已經是local的一部分,這可以解讀成某種世界觀。而且地方的人面對全球化的狀況,不一定是輸的。(以前globalizaztion被視為同化怪獸)

 全球資本主義是個非常強勢的論述,官員、商人的老生常談,世界就是如此,所以你要怎樣怎樣。THAT IS THE WAY IT IS, AND THE WAY IT WILL BE. 你越抵抗敵人,你就越堅定敵人的論述居主導性,你就是和敵人玩一樣的遊戲,不要陷入資本主義的框架繼續抵抗,而是回到地方,就會發現有很多與資本主義不一樣的實踐。這些實踐確實存在,又不見得消失。
不要隨著反抗的敵人建構主體.......不要陷入資本中心論思考方式。資本主義之外,有其他可能性。

Globalization according to this script involves the violation and eventual death of “other” noncapitalist forms of economy…All forms of noncapitalism become damaged, violated, fallen, subordinated to capitalism…How can we challenge the similar representation of globalization as capable of “taking” the life from noncapitalist sites, particularly the “Third Worl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