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3日 星期一

台灣吧演講

【台灣吧】

20141013
台灣大學新生大樓303


  • 「教書匠,教育家」:
    • 掌握話語權,這對於學生很有影響力,但如何使用?
    • 不帶批評(負面、否定)的方式讓學生思考;究竟想要教什麼?手段是什麼?
    • 「鱷魚與木頭」:牛羚判斷水中有鱷魚很重要-先知先覺(壯烈犧牲...)、後知後覺、不知不覺。讓社會越來越好,需要和體制衝撞。社會改造的工程就像是打仗一樣,但是持久戰。後勤、外交如何做的好?--教育(任何的教育)
    •  訴求對象不單只是學校和學生。透過影片影響社會大眾的人。
    • 站不出去是否是對社會漠不關心?不,在自己的戰場上做好事情-「教育」(用自己的模式,但讓學生相信自己)
    • 談認真的東西:影片中的「討論課」丟出問題--激發興趣讓他去找東西(教材連結--目前規劃)
  • 台灣存在無解的認同問題--為什麼台灣人對於日本人的情緒這麼微妙?

  • 學習歷史為什麼不能很有趣?(通常是悲觀負面的歷史接收和輸出)
    • 不有趣、沉重沒有辦法使大眾被吸引。但沒有東西,就自己做。
    • 台灣的藍海在哪裡?(似乎很多人在尋找)--從生活周遭找到匱乏的東西
    • future learning:如果未來的人不需要這些東西,為什麼要教他們?
    • 線上課程--但完成課程的人有多少?如何解決線上課程完成率?要有趣!
    • 閱讀理解-資訊檢索-判斷能力:有沒有想過、該怎麼做?
    • 只是把學生一味的想爛

  • 用我們的方式呈現我們想要的東西
    • 東西在討論之中成形,但沒有心無從發揮
    • 沒有能力就找有能力的人啦
    • crash course(難道台灣做不出來嗎?)
    • 學運:大家在戰鬥,但是不知道為什麼而戰,不知道為什麼而努力--歷史可以是加強認識自己的東西(interesting!!!!) 
    • 做好事為什麼是做慈善?走的長久無法用公益執行(ex. 沃草)如果商人可以用商品賣錢做壞事,為什麼好人不能賣東西做好事?並非消費歷史(為了讓影片拍完而賣東西)
    • 拍影片不是寫論文說清楚,本來就不是旨趣。影片的目的是引起大家的興趣,建置完整的教材--「有興趣,然後呢?」

  • 演講討論:
    • 拋出問題之後,然後呢?蒐集問題答案、集合焦點會。開始想了,後面可以開始做什麼?(interesting)
    • 難道只有歷史可以這樣處理嗎?呈現出來的是一個範例(參考)
    • 需要一個更好的、更全面的網路資源,使人們願意去學習(very interesting)
    • 只有一個人處理文本,其實壓力很大--希望能夠讀資料能夠更全面、更開放的闡述方式
    • 影片在教堂如何應用?使用來引起學生動機?還是把上課時間做更有效的運用(回家看討論)如何在課堂上如何做提問和討論--隨便你--能不能帶五、六篇文章不長的文章?--只是試圖提供更多的教材--導讀和討論(形式是老師掌握主導權)

Chocolate Bar:想到什麼,就去做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